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 蔡文榮大哥




《你好‧南憶》南藝人物誌訪問校園保全 蔡文榮大哥


蔡文榮大哥,擔任臺南藝術大學的校園保全已十餘年。居住於六甲的他,有著黝黑的皮膚和健壯的體魄,但在鏡頭前,蔡大哥憨厚的笑容卻讓我們印象最深刻。
關於南藝的評價,蔡大哥很自豪校園的環境一直都是受到外人所讚揚。雖然擔任保全常需站在第一線,但談起跟學生或家長的互動,他留下的都是正面的印象。
絕大多數的南藝人進出校門,都會跟警衛室打招呼,因此對於保全們的外貌都很熟悉。但我們卻很少有機會停下機車,跟他們聊聊天,聽聽彼此的心聲,是比較可惜的。這也是我們想­要採訪他們的原因,希望透過簡短的訪談,讓大家重新認識這位蔡文榮大哥。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 7-11店長胡淳雅大姊




《你好‧南憶》本次訪問的南藝人 - 7-11店長胡淳雅大姊


講到南藝人日常生活最常去的地點,甚麼都賣的7-11應該是不二選擇,而擔任店長的胡阿姨,也是經常碰面打招呼的對象。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店長阿姨已經在學校工作八年,還是­輾轉換了三個職位呢!


店長阿姨最早擔任清潔人員,之後轉任五宿舍監跟兼職7-11工作,最後在因緣際會下,才成為南藝店長。


訪談過程中,阿姨回憶起校園的改變,她認為現在學校會以學生的作品點綴校園,是很好的事情。學校提供的資訊,也讓她有接觸藝術的機會。


阿姨跟學校的老師們互動都相當良好,並列舉一些曾經幫助她的老師,彼此間就像朋友一樣的相處,甚至提供協助。


因為在7-11工作的機緣,讓阿姨認識了更多南藝師生,也活絡了這間便利商店的氣氛。希望透過這部影片,讓大家能更了解7-11阿姨,有空去消費時,也別忘和阿姨打聲招呼­。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 文博學院黃翠梅院長




《你好‧南憶》本次訪問的南藝人 - 黃翠梅院長


黃翠梅院長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位態度親切且健談的師長。但在學術和教學上,擔任藝術史學系教職的她,則是受學生尊敬的黃老師。


黃院長談及在創校第三年來南藝的印象,是座尚未建設完全,且非常偏遠的校園。院長笑談當時通往學校,還懷疑自己走錯路繞回去,相信也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


儘管這座學校已經成立十多年,黃院長還是感覺少了些人味,使得原本優雅的校園顯得淒涼。院長更指出師生關係的淡薄,讓南藝儘管是個臥虎藏龍,且實現理想的地方,但各行其是­的方式,造成大家比較缺乏共同的凝聚力,是較為可惜的。


最後,黃院長希望大家能夠找回那共同的價值與熱度,畢竟,大家都是愛著這個學校的。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 曾旭正院長




《你好‧南憶》本次訪問的南藝人 - 曾旭正院長


只要待在南藝夠久,要不認識建築所的曾旭正老師是很困難的,因為在許多場合,南藝人會常看到曾老師的身影。


曾老師在九年前來到南藝任教,之後成立社造組,就是希望學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在學校還以研究生為主的年代,不但人數較少,生活機能不足,聯外道路也是尚未拓寬的狀況,­但這幾年就有很大的改變。


對於南藝的學生,曾老師期望既然來到這個偏僻的校園,會鼓勵學生們多舉辦一些有趣的活動,展現出學校活潑與熱鬧的一面。像是三年前舉辦了盛大的藝術踩街活動,讓許多南藝人­齊聚一堂,是相當難得的景象。


何謂南藝的傳統?曾老師希望由大家一起來建立,甚至提出讓大家游泳到大壩的畢業門檻,引得大家笑成一團。最後老師祝福大家要抱持一顆開放的心,才能享受特別的南藝求學旅程­。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舍監蘇美如阿姨





《你好‧南憶》本次訪問的南藝人 - 舍監蘇美如阿姨


不論是大學部,或研究所的新生,如果曾經住在一二宿,應該都會記得這位溫和的舍監。她,是蘇美如阿姨。


住在官田的蘇阿姨,早在十三年前就來到南藝服務,頭一年擔任打掃工作,隔年就轉任為舍監。蘇阿姨回憶最初這裡還是國樂系的空間,學生們演奏的悠揚樂聲或是嬉鬧聲,對她是很­鮮明的記憶。


提到舍監的工作內容,蘇阿姨提及南藝的偏遠,常讓她被家長詢問食衣住行各種問題,畢竟解決學生的生活起居問題,也是身為舍監的責任。印象深刻的事件,蘇阿姨提到先前宿舍差­點發生火災,因此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宿舍安全。


校園前後的改變,蘇阿姨看得也最清楚,尤其人數跟路燈數增加後,在學校能看到的星星也越變越少。


因為與國樂系學生熟識,蘇阿姨更常收到學生的音樂會邀請卡。能夠現場聆聽表演和接觸藝術,她都是感到相當自豪的。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 王俊明大哥




《你好‧南憶》本次訪問的南藝人 - 校園保全王俊明大哥


身為學校的警衛,乍看之下是簡單又重複的工作,但在他們的眼裡,看到的是來來往往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老師,若要說最熟悉的陌生人,恐怕就是保全大哥。


王俊明大哥來到已經六年之久,偶而也會碰上外來客不理性的情緒與要求,但身為保全的他,也只能微笑以對。面對校內的學生,單從學生的行車行為,可以判斷其身分是大學生、高­中生或是研究生。為人熱心的他,總是提醒同學行車安全,也會熱心的為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大小事。在他眼裡,南藝的學生不會打架,或許就是南藝學生的氣質。下次大家路過門口時­,也不要吝給他打聲招呼喔!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 李肇修校長




《你好‧南憶》本次訪問的南藝人 - 李肇修校長


十年如一日,如同校長在南藝的寫照。從南藝創校開始,一邊忙於籌備七年一貫音樂系的成立,還須兼顧音像紀錄所之課程與公務,在隨時會停水停電得非常時期裡,夏天沒冷氣是很­常見的狀況。七年一貫音樂系,在臺灣當時還是很陌生的名詞,一般家長會認為這是不用考試就能上大學的管道,因此許多家長與考生蜂擁而至,這也是令校長這16年來印象最深刻­的小插曲。


南藝在外人眼中,是個美麗但偏僻的地方,有著許多不便,但在校長眼裡,藝術創作需要靈感需要空間更需要慢下來思考。有時候方便帶來的是快速,但也帶走了許多思考的機會,有­時候我們須追求的是心靈上的進步,而非一時的快速。


談到給南藝師生的一句話,校長說到:「路要越走越寬」,來學藝術的學生,多半都抱持著自己的理想,但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裡,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努力鑽研,已不是唯一的道路。­學校裡各系所的特色是如此的明顯,打開心胸去認識不同系所的同學師長,去包容不同的觀點和可能性,路才會越走越寬。訪談會後,看到校長匆忙趕去開會的背影,我們感受到的是­,是否在追求快速生活與便利之餘,也該慢下腳步沉澱心靈靜靜思考呢?

《你好‧南憶》大家怎麼說 - 劉婉珍老師




《你好‧南憶》本次訪問的南藝人 - 劉婉珍老師


劉婉珍老師,一位喜愛藝術與旅行的博物館人,在加拿大英屬國倫比亞大學獲頒教育博士學位的她,去年來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古所任職副教授,同時也是現任的主任秘書。
儘管在這裡還不滿一年,老師卻相當熱愛南藝與周邊的風土民情。她時常到處遊歷,並與在校師生或居民聊天。因此我們想要訪談劉老師,想了解她對南藝那不長,卻相當真誠的愛。
訪談中,熟悉博物館與社區關係的劉老師認為,南藝大就像是一座生態博物館,校園中居民與環境的互動讓她感到興趣。因此她更給了南藝八個字的評價:「山中傳奇,臥虎藏龍」,­南藝大擁有各種專業領域的人才,使得和不同人接觸都帶給她許多驚艷與感動。
劉老師最後想給南藝人的期許,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永遠不要放棄,也不要忘記當初哪顆愛做夢的心。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南藝藝術聚落 第五站 – 大崎MIGA‧壁虎的尾巴


記錄員:蔡海廣


接著,我們來到今天藝術聚落參訪的最後一站,大崎村的MIGA藝文空間,來看材質系九位大四學生所舉辦的畢業展覽,【壁虎的尾巴】。



首先我們先進入到MIGA中,MIGA原本只是大崎村中一座廢棄掉的碾米廠,但在南藝建築所社造組學生的努力之下,將原本閒置空間改造,成為一座新生的藝文空間,提供南藝學生展示藝術創作,或是音樂演奏的新興場域。而這次的展覽也是由MIGA創辦者之一,已於去年畢業的王鼎元協助舉辦。



大家踏入MIGA的展演空間,發現牆壁上畫了一幅大崎村的示意圖,有趣的是,原先平凡的房舍間,竟然多了一些英文字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不是學生的展覽嗎?



這時候材創系的學生才開始跟我們娓娓道來這個展覽的由來,原來這九位學生不想要沿襲過去學長姐畢展辦在傳統白盒子氛圍的室內空間展出,因此想要脫離班上,來到學校鄰近的大崎農村做大膽的嘗試。這種精神,彷如斷掉的壁虎尾巴,能夠新生,並與所處環境去對話。而標示在地圖上的英文字,則是這些學生的創作位置。



聽完介紹而感到新奇的我們,接著在同學的帶領下進入大崎村,去感受這種前所未有的結合。儘管我們參觀的時間還是佈展期,但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作品。



像是蕭佑任同學在老舊的房間中佈置了早期研究員的辦公桌與研究所需器材,牆壁上的研究員照片,赫然發現就是作者自己本身。蕭同學解釋這是他將自己分裂成兩個人格所呈現的情況。



另外還有林怡慧同學改造了廢棄的豬圈,成為一座動物的馬戲團,雖然當時只看見一隻動物角色的陶藝作品,但光從旁邊條玟狀的板子和斗篷,就能感受到特別的氛圍。



李佳蓉同學則在巷弄一角的圍牆內,安排了許多小紅帽故事中的角色人偶,排列成耐人尋味的形勢,以小紅帽與大野狼角色看似裝扮交換的樣態,激發大家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之後我們還陸續參觀了其他同學的佈展情況,看到他們在農村房舍間擺設自己的藝術創作,還是蠻佩服他們走出熟悉空間,來到農舍進行嘗試的勇氣,也祝福他們的展覽順利且成功!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南藝藝術聚落 第四站 - 徐永旭老師

紀錄員 : 侯怡諄


頂著豔陽,一行人繼續往藝術家聚落第四站前進,我們來到陶藝家徐永旭的工作室,徐老師是南藝應用藝術所的校友,畢業後便在六甲設立個人工作室,進行陶藝創作。


我們抵達目的地時,一位頂著爆炸捲毛頭的徐永旭老師出來迎接我們,徐老師的陶藝工作室挑高和寬廣的空間,規模大的像一座工廠,據曾旭正老師說這間工作室應該是東南亞最大的個人陶藝工作室。


進入工作室,看見徐老師的作品是一件件看似脆弱的片狀流動型陶藝作品,作品的材質乍看像是鋼鐵鑄造而成,每一件龐大的陶製作品既薄且充滿波浪狀的律動感,讓我聯想到或許徐老師曾經是彈古箏的樂手,因此他在創作時注入了音樂元素,讓他的作品具有起伏的動態性。

    參訪過藝術聚落的四位藝術家,發現其中三位畢業校友,在離開學校之後,選擇回到他們熟悉的地方駐留並進行創作,王福東老師也在頭社建立屬於自己的小島,也許這裡的環境遠離塵囂,藝術家可以累積創作能量,靜靜地思考與創作,且除了藝術家的工作室,我們也看見他們生活的空間和創作的結合,釋放各自獨特的生活態度。
    經過藝術聚落的參訪,感受到這些藝術家對於創作的熱度與在地的認同,讓我思考現在的我對於南藝這片土地的感覺,和往後我會如何回憶起這裡的一切。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南藝藝術聚落 第三站 - 王福東老師

記錄員 -陳禹先
繞了一段路,我們來到頭社王福東老師的家中。
老師很隨性的穿著簡單的白色T-Shirt和牛仔褲從自動打開的大型柵欄後走出,原來這位就是久仰大名的王福東老師啊,不修邊幅的感覺顯得格外親切。



才進到王老師家院子的前廊上從四週的環境中馬上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藝術頑童氣質,老師帶著我們一邊笑著說他擁有著九大行星(指地上的紅色星星),踩著星系,談笑中,我們來到了老師家門口。



果然是藝術家的家園啊!就連門也是如此的獨特,據王老師說,這是他在國外旅遊所得到的靈感而做出來的門。


在院子中大家漫步著,王老師述說著這塊寶地的歷史以及四季風情,同時告訴我們如何在這選一塊適合自己的地,這部份感覺是特別為劉老師所說的呢~~


院子中散布著老師的藝術作品,與自然相互襯托,也再次成為老師創作的靈感來源

老師與學生時代的個人雕塑作品合影
王福東老師為本校通識中心的老師,同時在動畫藝術與影象美學研究所動畫組開設"動態造型研究"課程,老師也不定期在各大藝廊及美術館舉辦個展,目前在台北新心藝術有親愛的新前衛個展展出中。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南藝藝術聚落 第二站 - 梁任宏老師

記錄員:鄧淵仁


離開大藏,我們來到梁任宏老師的工作室,挑高的鐵皮廠房中,堆滿著許多材料與工具。梁老師與其他工作者似乎正在進行一件很有趣的作品,利用光纖與燈具的結合,讓魚造型的物體發光,很期待看到最後呈現的結果。(光纖真得是很神奇的材料!)



往工作室外頭望去,爽朗的天氣搭配美麗的戶外造景,到路旁也有一件很有趣的藝術品,乍看之下以為是時鐘,但其實是風車,會隨著風而轉動!轉動的瞬間,底下圍觀的我們,不免發出驚嘆聲,也著實令人消暑不少。


老師的住所就建在工作室旁邊,室外擺放著一張桌子幾張椅子,可以想像晚上吃完飯,坐在戶外閒聊家常,加上徐徐吹來的風,有種猶然自得的舒適感。由於梁老師的家緊鄰嘉南高爾夫球場,庭院的草地上有不少高爾夫球,當下的反應是:「如果砸中人,不是很危險嗎?」,但換個角度想,那就不必花錢買高爾夫球就可以輕鬆打球啦!而從戶外平台上的擺設來看,老師的想法顯然是後者。



或許是今天天氣的關係,梁老師的家很像我對南藝的第一印象,少許的人聲與蟲鳴鳥叫,即使太陽很大,但寧靜的氛圍讓心靈沉澱不少。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南藝藝術聚落 第一站 - 大藏



-  記錄員 錦瀚


今天台南的天氣非常的好
蔚藍的天空彷彿畫家調配好的水彩顏料
而文博學院的同學們,搭著早層舒適的陽光來到了7-11集合


今天帶隊的老師有視覺學院院長曾旭正老師,博古所的劉婉珍老師與曾信傑老師。首先曾旭正老師為我們介紹今日參訪的主題 – 藝術家聚落,到底我們要參訪的藝術家聚落在哪裡呢? 不騙你,它其實就是分布在南藝週邊的藝術家個人工作室,而且大部分的組成都是南藝退休的老師或是畢業的學生,所以與我們南藝有深刻的淵源呢﹗
今日的行程主要有以下

‧社子吳孟璋(石雕、公共藝術等)、梁任宏
‧頭社王福東
‧六甲徐永旭(陶藝)
‧大崎Miga: 最近材質系應屆畢業生在聚落內的八件作品展 壁虎的尾巴。


讓我們頂著藍天出發吧


社子吳孟璋


出了南藝的大門口,車子開到大家熟悉的社子村,在往玉井的路上,可以看到吳孟璋先生的工作室,門口大大寫著兩個字:「大藏」明顯的道出工作室的名稱。


迎接我們的是吳孟璋先生,以及跟它形影不離的小黑狗。吳孟璋先生主要是以石雕為主要媒材的藝術創作,在訪談的過程中提與我們分享有關石雕藝術的創作故事,其中令他感慨的是,我們南藝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石雕工廠,學校總共花了兩千萬去建造這個工廠,結果現在願意做石雕的學生竟然越來越少了。吳孟璋先生表示:「石雕藝術在藝術創作中像是貴族行業,因為一般創作平面藝術只要一個小空間就可以創作了,石雕藝術則是需要考慮許多繁雜問題,除了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去備料,還需要設備去搬運,而在創作引起的噪音、灰塵及廢料,也會影響到周邊的鄰居;出去展覽也是一個問題,現在的展覽沒有那麼多的空間適合擺放石雕藝術。」由此可以看出,石雕在現今的藝術創作的領域屬於比較小眾,背後需要比較多能量去支持的藝術領域。


場景帶到了吳孟璋先生的私人空間- 家 。此行程老師除了要我們參訪南藝週邊不同的藝術家工作室,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希望我們在其中也能一起做夢。」那你不禁會問我,做什麼夢呢?
從參觀的過程中,我們除了看到藝術家在創作上會遇到的困難及有趣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去觀察他們在創作藝術上的態度與理想,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學到他們如何將藝術的態度實踐在生活中。


在這些人的眼中,找到真實且不媚俗的生活態度。
也許我們的目標不是當一個藝術家,但是好好體認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也是很重要的。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藝術家聚落踏青

本校於民國78年1月經行政院核定籌設,民國82年成立籌備處,民國84年8月動工,85年7月正式設校名為國立臺南藝術學院,93年8月改名為...... (以上節錄自台南藝術大學網站)

哇!! 若是照著網站所說的,我們南藝大已經邁入第16個年頭了,大家是否跟小編一樣好奇,早期的學長姐們在這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聽說,大家在老師宿舍客廳上課。
聽說,沒有7-11
聽說,大家都擠在圖資大樓

去年才來到南藝大博古所的劉婉珍老師,非常想了解早期南藝師生及當初培育出來的藝術大學藝術家們,現在、過去及未來,於是請到了台南藝術大學視覺學院的院長曾旭正老師帶著大家一起來認識,南藝大藝術聚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接下來幾天,將會帶大家依依認識,這些南藝大的老朋友與老居民。

  • 社子大藏工作室
  • 社子梁任宏老師工作室
  • 頭社王福東老師工作室
  • 六甲徐永旭老師工作室
  • 大崎Miga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你好。南憶:各為南藝朋友們~~啟動嘍!!

<你好。南憶>  就在今天4/9日,正式開張嘍!!!


目前Facebook上已經陸續蒐集了很多屬於南藝的小故事,別忘了在接近5月中時,我們將在校內舉辦展覽,所以也歡迎大家邀請所以符合資格的碰友們加入<你好。南憶>~!!!


※參加資格:所有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在學學生、校友及教職員工。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始動 - 南藝巨石陣的力量


「我們往往都由眼睛去判斷所看到的一切,但卻忽略了視覺只是五感中的一種感覺」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南藝人來人往的道路上,有一天,音像大樓的草原上多了一些石頭,路過的或是騎車經過的行人匆匆一瞥,不免覺得:「這到底是從哪來的?是作品嗎?為什麼要放在這裡?」但是….有些事情用眼睛去理解是有限的。

    於是,在一個天氣晴的上午,因修習了劉婉珍老師所開設的博物館與社區靠課程,劉老師帶著我們往巨石的方向出發!!一開始,老師要我們分別挑選了一顆覺得屬於自己的岩石,並給予我們五分鐘的時間,去和岩石作互動,「和岩石作互動?」聽到的當下不免覺得:「石頭又不會說話,要怎麼互動阿?」。



為了讓我們和巨石互相認識,我們站在各自的巨石上頭,擺出各種不同的姿勢,例如沉思者、獅子王裡的場景、向天空比讚等等動作。



接著我們開始觀察外觀,每個岩石似乎都有自己獨特的痕跡,無論是人工或是天然形成。觸摸其紋理後往往又有不同的感受,冷熱的溫度、是滑或粗的質感。接著觸摸著閉上眼睛靜靜聆聽,除了汽機車與人生的喧嘩,蟲鳴鳥叫、落葉風聲,感覺可以聽到比平常更多聲響。


經過這些過程,我們對巨石的看法和感受改變了。我們和巨石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它們不是冷冰冰的石塊,不是與環境格格不入的棄置品,才發現,原來誤會來自於不理解,正如同我們不曾走進巨石陣裡,卻在外頭評論它的好與壞,有時候自認為認識的事物往往不熟悉。
    所以,歡迎大家一起前往巨石陣去冒險!尋找屬於自己的大石頭!!